散文-温暖
□王素娥
那年,我正上高中。新校长实行改革,减轻学生负担,把星期天还给学生。那个周末,我本不打算回家,便什么也没带,徒步在校外转悠。
当时,不知从哪儿听到一则消息,有一位青年身无分文徒步闯荡社会,体验生活。我突发奇想,身无分文能不能回到家?离家三十里,没车没钱怎么回家?
说不清为什么,我没有预测可能发生的后果,鬼使神差般朝着家的方向走去。刚走出县城,来到花桥上。我停下了脚步,茫无目的,走回去吗?三十多里路呢!正犹豫着,回头看见一辆公交车来了。我没多想便挥了挥手,车停了。我上了车,通往开封方向。
车子启动,我站在门口,里面站满了人。人群中听见一位阿姨温和的声音:
“买票吧。”
我不好意思地小声说:
“我没钱。”
阿姨没说话,沉默。我很紧张,准备好接受最难听的话。
“你到哪儿下?“声音依旧温和。
“板桥。”
我心里忐忑着,也没敢仔细打量她,只是觉得她说话好温暖。
“板桥到了。”
这声音仿佛只是为了提醒我。阿姨一直和颜悦色,一句责备的话也没说,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意外和感动。
下车还有十几里路,我继续往前走,希望能碰上熟人,搭个便车。路上车辆行人都很少,我一边走一边欣赏路边美景。不远处有座小土丘,披着厚厚的绿装,几棵小树,像是站岗的士兵。路两旁是小水沟,水不多,长满了野草。放眼一望,满眼的好庄稼,无边无际,一块一块,整整齐齐。突然,身后传来马达的声音,我刚扭过头,车子便停在我身边,一位年轻的叔叔骑着一辆三轮摩托。我感觉这种车是公职人员才用的,
“上车吧。”
我半信半疑,上车了。
“刚才我和你一块下的车,你去哪?”
他自我介绍似的,解除了我的疑惑和戒备。
“党庄。”
我回答。
“我去办事,正好路过。”
一路上再没说啥。他遇上熟人,旁若无人似的跟人搭话,好像我根本不存在。
第一次坐这种偏三轮摩托车,挺新鲜的。车子在右边多出一个座位,很不对称,像坐进一个大箩筐里,只露出头。想必也不方便驾驶吧?所以,这种车很快就淘汰了。
不一会儿,到村头了。下车,谢过人家。可我没敢问他具体情况,只知道他是好人。每当我起这一路,心里就暖暖的,如沐春风。
这一路我终生难忘,不知两位好心人是否还记得我?我多么希望能再见他们一面,我要亲口告诉他们,是他们让我交了一张满分答卷。如今,我已近知天命之年,两位好心人也该年近花甲了吧?回首往事,正如卞之琳所说,“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就这样,带着无知和迷茫,我独自完成了这次社会调查,没想到结论这么美好。 以后的路,再难我都不怕,我都有必胜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