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行中原•中原消费金融五周年系列公益活动|想学成后建设大凉山
阿的木且从车窗中看着不断后退的大凉山,母亲搀着妹妹的身影逐渐凝缩成一个黑影,这是父亲去世后,他第一次钻出这座群山环绕的“围城”,去汝州、去河南。
13岁的他,尚且不知即将面对的是什么,可午夜梦回时,总有个声音在不停敲打他,“回来,等学成后,支援大凉山。”
2021年11月29日,来自大凉山的彝族男孩阿的木且。他2018年来到河南。
人与牛、羊同住的房子
2018年,被人莫名带到河南一帮志愿者面前,阿的木且一脸茫然。
大家并不觉得他有13岁---不到一米四的个子、黑黢黢、瘦瘦小小的,整个人并不活泼,就像一个木偶,脸上没有多余的表情。
这是郑州市金水区红十字孝慈志愿者服务队成员们,第一次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大凉山,志愿者张菊说,早前听说大凉山条件艰苦,一些孩子没有条件上学,实地来看,情况比她想象的还要糟糕。
阿的木且家所在的村庄,就在大凉山山脚,离公路很远。条件稍微好一点的村民,都在镇上买了房子,但包括阿的木且家在内的,仍“被迫”坚守在这片原始的土地上,没有路、没有信号,只有邻里相距较远的、孤零零的一座土坯房。
土坯房的屋门很矮,人只能弯着腰才能进去,屋内是漆黑黑的,掺杂着难以言状的气味。不少人家与牲畜同住,一个堂屋,除了猪、牛、羊,墙角是码成一堆堆的小土豆,屋中间一个火堆,有的人家会垒一个吊铺,上面放着当地特有的苦荞麦。
土豆和苦荞饼是主食,蘸着辣椒面就能吃,“每到吃饭时,全家人再冲点盐水,用一把勺子换着喝。”张菊说。
小学毕业的学历,在这里很常见。阿的木且的父亲在几年前因病去世,家中失去重要劳力,只有哥哥阿的木达、他、还有一个自幼患病的弟弟;姐姐已外出打工、妹妹患有小儿麻痹症。所以,当志愿者提出,要将阿的木且和哥哥送到河南去读书时,遭到了舅舅家表哥的强烈反对,“上什么学,”表哥用不流利的普通话说,“学了有什么用,还不如在家干活。”
阿的木且所在的爱心驿站
“读书比练武简单”
当阿的木且兄弟俩、与其他三四十个同龄的孩子一道,坐上去河南的大巴车上时,小小少年的心里,才悄无声息地漾出一丝波澜。
他太想读书了。
在村里上到小学三年级,阿的木且的成绩一直不错。父亲去世,哥哥阿的木达先辍学回家干活,阿的木且即将做出同样的选择。根据彝族的风俗,家里的男人去世,女人的兄弟、孩子们的舅家为大,于是,阿的木且的表哥接管并操持起他们一家的生活。
从大凉山离开,阿的木且得知,自己和其他伙伴要被送往河南学习武术,使得有一技之长傍身。他有了自己的计较,他对武术不感兴趣,“我觉得,读书比练武简单。”阿的木且说。
在一次与志愿者们乘车时,他鼓起勇气说出内心的声音,“张菊阿姨,我想上学、我想读书,”男孩用并不算流畅的普通话、嗫嚅道,“学到知识后,我还想回大凉山……我想改变那里孩子的一生。”
那是令张菊感到欣慰和感动的一句话,她没想到能从这个看似木讷的男孩嘴中说出,“三四十个孩子里,只有阿的木且主动提出了想要上学的请求,”张菊说,“我们也不想因此埋没了孩子,于是前后奔波,在新乡市辉县拍石头乡中心小学,为他争取了一个就学名额。”
阿的木且与爱心志愿者杨子
2018年9月,13岁的阿的木且成为了这所小学内的一名“大龄”四年级学生,刚开始,因为不适应河南的教材和教学进度,他的成绩一度在班里垫底。
“慢慢地,他就把成绩赶上来了,”中心小学校长张锦文说,“除了英语,数学和语文成绩都能排在班里前几名,还在学校期间,获得了不少奖状和荣誉。”
“大凉山的颜色,太单调了”
2020年6月,阿的木且小学毕业,志愿者们又将他安排到郑州上中学,临送别时,张锦文送给阿的木且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并在书的扉页中写道,“顽强、拼搏是成功的基础。”
“我希望,他能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意志,最终依靠自己的双手,获得想要的生活。”张锦文说。
时光荏苒,2021年11月末,阿的木且已经是郑州市一名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了,曾经照顾过他的志愿者们都说,时光让这个从山里走出的孩子彻底变了样:他长高了、皮肤也白了些、脸上的笑容逐渐多了。
阿的木且的学习成绩也不错,在班里能排到前十,志愿者们说,阿的木且是这一批唯一有机会考上大学的孩子,这也是他的心愿。他羞赧地说,希望自己能考上大学,学成之后,回到大凉山建设家乡,“想过当老师,也想过当作家。”
他无法忘记在大凉山,虽然穷、但无忧无虑的时光。小时候最令人开心的事,就是和邻居小伙伴爬野山、偷鸟蛋,“在稍微平整的坝子上,我们把衣服一脱,一起摔跤。”
“大凉山都是绿色,太单调了。”阿的木且说,父亲未去世前,曾经在去安徽打工时带上他,那是他第一次看到除大凉山外的世界,城市内各种颜色的交织,深深印在他的心里。
爱心驿站内的志愿者风采
阿的木达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来到河南半年后,他还是被家里硬叫回家,少年的倔强终究抵不过现实,张菊参与了那场送别,晚上八点,在郑州火车站,城市中华灯初上的霓虹灯,映在了男孩流泪的面颊,“我不想回去。”
您愿意帮助这个志存高远的少年吗?
阿的木且的幸运,在于有发现他的志愿者,和一路帮助他的好心人们。但随着课业的加重,阿的木且需要更多的费用,来支付义务教育阶段外的课外辅导资源、以及未来高中期间的学费和其他开支。
自他来的这三年,阿的木且身上的一切开支,都来源于社会各界好心人如雨点般的捐赠,但最近两年的疫情、河南水灾,让这样的捐赠变得十分不稳定。如果手机前的您,愿意伸出援手,帮助这个来自大山的孩子,我们十分感激。张逸菲/文 宋若旻/图
爱心驿站内爱心人士捐献的衣物
【征集】每年凛冬,河南商报记者就会跋山涉水,寻找那些需要“雪中送炭”,但仍不坠青云之志的孩子和成人,架起公益的桥梁,为其送去社会的热心和温度。至今,河南商报“暖冬”公益活动已经坚持到了第11个年头。
今冬,恰逢中原消费金融五周年之际,河南商报暖冬与中原消费金融真诚携手,发起“善行中原·为生活奔跑者助力”中原消费金融五周年系列公益活动。我们期冀在这个寒冬,凝聚中原大地的磅礴善意,为暂处逆境的人们送去温暖,帮他们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阔步前行。善行中原,期待您的参与,我们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