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动物馒头”里的浓浓年味
李华一家蒸的“动物馒头”在街坊邻居的馒头制作中拿得了头彩,2月2日上午,记者目睹了这些“动物馒头”的“风采”。
记者看到,李华制作的“动物馒头”大多以动物为原型,辅以夸张的手法制作,以神似为主,并不苛求形态的完全逼真。
李华介绍,“动物馒头”有不同的内涵,它造型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多以老虎、鱼、猪、小鸟为主。例如,同样为老虎,也会有大小之分,站姿和卧姿之别,制作时可以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入一些夸张元素,才能显示出其独特的一面。
蒸馒头、蒸花馍,是中原地区春节的民俗,也是群众筹备年货的头等大事,寓意着“蒸蒸日上”。早在1月31日下午,在河南省中牟县永茂小区,李华一家总动员,蒸馒头、包子、卡通花馍,欢欢乐乐,其乐融融。
“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小时候,每到腊月二十八、二十九的时候,妈妈总会调酵、和面、发酵、兑碱、预热,给我们蒸馒头、蒸花馍,那时候的面食没有任何添加剂,蒸出来的馒头饱满、香甜、有嚼头,让人百吃不厌。回想起妈妈蒸的纯手工馍,特别幸福,这辈子都忘不掉那股浓浓的麦香味道。”李华回忆道,“现在许多家庭已不再亲手蒸馒头,而是选择直接买馒头,所以,妈妈的味道就停留在了童年的记忆里。”
传统,需要被传承;味道,需要被延续。“做馒头,发面是个很重要的环节,面发得好不好,酵母很重要,掌握发酵时间也很关键,时间长了或短了,直接影响馒头的口感和形状。”在李华的记忆里,小时候的年味儿,在准备年货的那段时间里最为浓郁。在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自己制作的食物,是衔接亲情、友情、邻里情的最佳纽带。
面发好后,搓成一个一个的面团,馅料也被捏成小团备用,一溜排开,馒头、包子包好便可以上笼了。出笼的时候,厨房里弥漫着热气腾腾的气息,愉快的说话声,欢快的脚步声,夹杂着馒头的麦香味,忙碌、热闹而欢喜,扑面而来的热气中,是温暖的生活,是浓浓的年味。
李华一家四世同堂,和睦相处。李华从妈妈那里学到了蒸馒头、蒸花馍的好手艺,女儿张馨月已经完美继承,她还尽情发挥想象,把馒头做成各种可爱的动物造型。
现在,7岁的小儿子张益铭也开始跟着学习,在品尝“年味”中学习传统民俗,传承好家风。(张朝晖 马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