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摞摞石”传奇“赵尧村”

  神奇的“摞摞石”见证岁月风雨、历史变迁。自然界的很多石头是天然的,人没碰过就不具备文化的意蕴。石头经过人的搜集、打磨、镌刻后,蕴含了人的意识和人的劳动技术,完成了石的“人性化”,就具有了文化属性,称为石文化,而巨石文化是指石器时代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以巨大石结构为标志的巨石建筑。驿城区沙河店赵尧村位于舞钢、遂平、泌阳三县交汇处。地层属震旦系下统,熊而群火山岩,距今12.8亿年,古火山连续喷发形成巨大的古火山熔岩和古火山堆积盆地。赵尧村属伏牛山东缘余脉与嵖岈山、凤鸣谷同属一条山脉,与其相邻的红石崖属丹霞地貌。而赵尧村正处在凤鸣谷、红石崖、嵖岈山中所包围的低势小盆地。该村多泉、溪矿藏等。赵尧村内有玄武岩、花岗岩、云母石英、河沙、沙砾石等矿藏资源。村中家家都会取石砌井,并不饰粉灰,由天然石头自然堆砌而成,当地称为“摞摞石”,其手艺代代传承。摞摞石:石头上面又摞石头,我们称为摞摞石。这类人工构建的摞摞石,在南阳浅山丘陵的远古文化遗存地均有发现,这种摞垒起的巨大石头,主要作用是标高方位和彰显力量、获得精神力。摞摞石在南阳地区比较多见,现在距赵尧村一公里处的凤鸣谷也同时发现了摞摞石。

  相传在隋末时期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与秦王李世民在龙天寨进行决战,因寡不敌众,兵败战死在母猪峡中,(迷信传说是因为猪吃窦)历经岁月沧桑,建德墓仍在。李世民登基后,对其凤鸣谷钟爱有加,常带部将秦琼、尉迟敬德来此游山玩水,现有尉迟敬德为民除害的打虎坑和秦琼、尉迟敬德比武时的摞摞石,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凤鸣谷歇息游览的历史见证,同时也是摞摞石文化的历史记载。  

风雨“摞摞石”传奇“赵尧村”

  图为隋唐时期摞摞石,原高九米,上部丢失

  赵尧村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是南北动植物的交汇地,动植物资源丰富、受凤鸣谷、牧马山、嵖岈山、红石崖、大顶山降水影响,村前小河水潺潺,村内赵尧组内多处地表矿泉水,含丰富矿物质。经笔者调查发现村组内70%以上人家都挖有水井(地表水、井深5米左右)井壁自下而上,由山中玄武石堆砌而成。远古工艺油然而成,井水中矿物质含量丰富。现村内保存并使用的有解放前的老井二眼,南井和北井。解放后至今,家家都在院内厨房门前打砌有地表井。其砌井手工艺一直延续至今。  

风雨“摞摞石”传奇“赵尧村”

  图为解放前村内老井,使用至今

  在凤鸣谷、李尧村、赵尧村都有人工构建的摞摞石井,其手工艺相传至今。现在赵尧村发现的村民院内水井,底部全部由“摞摞石”构建而成。这一发现蕴含着中华文明传统工艺的延续传承。(程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