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氏县洧川镇:豆腐协会释“潜能” 乡村振兴添“动力”

  12月13日上午,笔者来到尉氏县洧川镇花桥刘村北侧的老浆豆腐生产基地采访,只见这里“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洧川豆腐制作技艺”的大红标志引人注目,其豆腐清香飘逸……

  近年来,尉氏县洧川镇党委、政府认真调整特色产业发展理念和生产经营思路,整合当地文化资源,充分发挥豆腐协会“潜能”,积极引领群众发展壮大豆腐生产规模,走上了传统文化产业发展之路,为乡村振兴增添“动力”。

  该镇是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老浆豆腐”是当地较有名气的民间传统手艺,其特点为以豆香、瓷实、筋道等(人称“称钩豆腐”),倍受大家喜爱,煎炒豆腐、热白豆腐、羊肉烩豆腐等,已成为名扬四方的传统美食和“文化名片”。

  在全镇最大的豆腐加工厂(尉氏县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忙碌而有序地工作,从选豆、泡豆、磨浆、点浆到压块成型等10多道工序有条不紊,市级非遗传人刘军献从事豆腐生产40多年来,每天都亲自在生产线上忙碌地把好技术关、质量关。

  “俺家做豆腐到孩子他爸刘宝龙这一辈都是第五代啦,镇里成立的豆腐协会,经常帮助每个厂家督促指导工作、检查卫生,组织开展生产环境和质量评比,使各车间的生产环境卫生、经营条件和销售模式都有了新的变化,也由原来的作坊式变成了企业生产式……”该镇豆腐生产车间技术员刘欢乐呵呵地说。

  “咱明天上午9时前给郑州一超市发过去1000公斤豆腐……因为近邻双洎河、水质良,生产出来的豆腐光滑、细嫩,客户普遍反映口感好,所以都愿意采用这里的豆腐……”在当地一豆腐产业负责人这样说。

  随后,笔者又来到该镇常湾村,也是这里有名的豆腐村,历史上这里几乎家家户户做豆腐,该村村民常秀红今年57岁,是家里第四代做豆腐的县级非遗传人,他从12岁开始在家里的豆腐作坊随着父母做豆腐,自己的儿子也跟着学会了手艺,做起了豆腐……

  目前,全镇豆腐生产厂家已由原来的20余家发展到现在的50余家,年产值达600余万元,豆制品发展已成为这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一项举措,且每年到这里品尝“羊肉烩豆腐”的食客不少于5万人次,从而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增添了“动力”。(王水田 刘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