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氏县洧川镇:豆腐账单“变奏曲”

  12月22日,笔者慕名来到尉氏县洧川镇花桥刘村,来到大门上挂有“尉氏县扶贫就业工坊”“洧川镇非遗文化合作分社”等牌子,且让村里人称“刘社长”的刘军献豆腐生产厂进行采访。

  只见生产车车间里8名身着白大褂的工人,磨浆、过滤、点制……整个老浆豆腐生产流程有条不紊。

  刘军献夫妇见笔者的到来,赶忙放下手中的活儿乐呵呵地接受采访。

  “俺家这磨豆腐由前些年的家庭作坊式加工变为现在这企业式,产量翻了好多倍,这是俺的生产账单儿,你看看哩……。”刘军献笑着将几个记得密密麻麻的本子递了过来。

  “2011年11月生产6000公斤;2021年11月生产12万公斤……”

  笔者看到账单里的数字里既有“少变多”,还有“多变少”,如同一首首“变奏曲”……

  当笔者问起这其中的缘由时,刘军献夫妇俩便娓娓道来……

  “少变多”。“先说这‘少变多’吧,看您俩谁先说呀?”笔者问。

  “俺过去一天也就是磨个三百来斤吧,现在见天都差不多一万来斤哩,就连在这里务工的员工也由原来的一两个到现在这七八个,里面还有脱贫群众,这都要得益于镇党委、政府领导得好啊,镇村干部、豆腐协会没少操心帮忙,你看今年7月的大雨把道路冲毁,现在也经过开展灾后恢复重建修得平稳稳儿哩……。”刘军献的妻子刘桂笑着首先开腔。

  还没等妻子说完,刘军献便赶忙接过话茬:“现在镇里这书记、镇长就像自家人一样,没有一点当官儿的架子,经常来为俺发展非遗文化豆腐产业出主意、想办法……。”

  “在镇村干部的支持下,豆腐这产量是由少到多,生活一年比一年富裕,你看这新建这房子、买这车、新空调、新电脑,连销售豆腐手续也是在‘网’上办开了,嘿嘿……”。说罢,刘桂连又是一阵爽朗的笑声。

  “多变少”。“与上面这话题相反,这‘多变少’里又是些啥道道呀?”笔者又提出问话。

  “要说是在过去,每到节假日期间,在俺厂大门外的公路上,整箱要豆腐送礼的外地车都排成队,现在逢年过节时,这种现象找不着了……。”刘桂连如此描述。

  “俺按账本上保留的手机号与外地用户联系,回话是现在反腐倡廉工作抓得紧,谁还敢再往‘钉子’上碰哩……。”刘军献当说起豆腐联系户的“回音”时,脸上显得十分严肃。

  “是啊,俺在电视、网络、手机里也没少看,现在俺镇里村里党员干部们廉洁从政、廉洁自律的意识特别强,都是一心一意为乡村振兴着想里哩,非常受大伙们的拥护和点赞……”没想到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刘桂连说话还振振有词。

  中午时分,按照已签订的销售合同,生产车间的伙计们把已进行真空包装后的3000多斤新鲜老浆豆腐,装上了冷藏车……

  随着一声汽笛的鸣笛,由生产车间主任刘宝龙驾驶装满豆腐的专车开始起步,向着目的地进发……

  这一切,让刘军献夫妇俩和在场的大伙们都舒心地笑了…… (王水田 刘勇 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