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航空港区实验小学陈丽:在“灵敏的寂静”中主动求知
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是最重要的主阵地,我们也常常听到“向课堂要效率”这样的倡导,那么,如何在课堂上更高效地传授新知识呢?在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过程中,我收获了不同以往的感悟。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格外强调“第一次学习新教材的课应当有些特点”。那么,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眼中,传授新知识的课堂应该有哪些特点呢?
一是通过独立的课堂作业了解每一个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在传授新知的过程中一定要留有给学生独立工作的时间。通过独立完成课堂作业来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并按照学生自己的节奏进行领悟和内化,老师可以借此过程走到每个学生面前去了解不同学生具体的学习困难,并适时加以点拨。
二是笔记不能满足于抄写和朗读,要做到主动回忆。对于有效地学习心得知识,课堂笔记发挥着独一无二的作用,对此,作者提醒我们:“千万不要让他光是听别的学生的流利地回答,把黑板上的东西照抄下来,一定要设法让他独立思考。”何为独立的思考呢?可以让学生在记完笔记后,合上课本,自己尝试回忆笔记并复述给自己或同桌听,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消化所记录的笔记,在回忆和复述的过程中,积极调动个人注意力进行积极独立的思考。
三是课堂讲解结束后,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新讲的材料。无独有偶,在前一段外出学习时,我不止一次听到专家们强调,课堂的最后三分钟一定要做到“还给学生”,这个三分钟留白环节,可以为学生播放冥想音乐,帮助学生静心思考,通过自我复述或简单勾画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回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综合看来,在传授新知识的过程中,除了老师协助把控学生首次输入的精确性,检验首次输出的准确性之外,其他环节全都有赖于“学生的主动思考”这最隐秘也最神奇的法宝。无论是独立的课堂作业,或是有意识地主动回忆,还是将课堂的最后三分钟留给学生,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都是让学生在一种“灵敏的寂静”中,让他们可以以自己的节奏和方式吸收内化当节课所学的新知,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在日复一日的思考和总结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逐步实现能力和思维的提升。